附件2
王泽山同志事迹材料
编者按:王泽山,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九大代表,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杰出的含能材料专家、火炸药专家和兵器专家。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科技报国,攻克多项世界难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1月8日,王泽山同志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向王泽山同志学习活动。
坚守初心 忠诚担当
——王泽山院士的铮铮爱国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荣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的王泽山院士,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60多年来,他始终孜孜以求、拼搏奉献,用卓越的教育科研实践和崇高的为人处世风范呈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兑现着入党时对党和人民做出的铮铮誓言。
红心向党,兑现庄严承诺。王泽山出生时,他的家乡东北早已沦陷。从小就目睹日寇暴行的他暗下决心,“绝不做亡国奴”,立志为繁荣祖国、壮大国防学习成才,贡献才智。1961年,他在入党材料中写道,“我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艰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的事业是伟大的,我能参加到这个组织中,为共产主义献身是最幸福的”。56年后,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王泽山赴京参会后深情地谈到,“十九大上‘人民’这个词在耳畔不断响起,那么深刻和响亮,让我受到很大震撼,也更明确自己的方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指路明灯”。王泽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科技事业,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以贯之、从不含糊,时刻兑现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他捧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紧紧融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之中,始终牢记哈军工创建时即被赋予的“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光荣使命,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我国武器装备技术的研发、攻关与应用,用一辈子的执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全力担当,践行强国梦想。渴望国兴民安的王泽山深知,实现民族复兴,人人有责。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体现在他时刻都在想着国家需要什么、行业需求什么、人民期盼什么,而自己又能为之担当些什么?强军是强国的标配,强军必须科技先行。当入学哈军工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火炸药这个太基础、太枯燥、太危险的冷门专业,因为“专业没有冷热,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当面对我国火炸药科学技术长期滞后、严重影响武器装备水平的艰难境地时,他从火炸药基础原理做起,自主搭建中国人自己的火炸药专业领域架构,因为“跟踪仿制,永远被人所制约,我们必须走在国际前列”;当面对废弃火炸药处理、低温感含能材料研制以及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等世界难题时,他迎难而上、潜心钻研,卯足了劲啃下了这些硬骨头,因为“我深深懂得重要科技领域的优势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筹码”;当革命老区建设、军工企业转型等亟需技术转让时,他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大力支持,因为“国家有难题,我们不能当旁观者”。正是立心天地间、矢志兴国防的家国情怀,始终支撑着他“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有力推动了我国火炸药研究与应用从跟踪模仿、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发展的巨大飞跃,进一步夯实了南理工在国家武器装备科技教育领域的不可替代地位。
接续奋斗,书写精彩人生。永远保持奋斗姿态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因为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成就伟大梦想、彰显人生价值。60多年来,王泽山一心扑在他钟爱的火炸药事业上,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在他的脑海里,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只有满满的试验安排、深思着的科学问题。在获得了科技大奖或科研取得阶段性进展时,他从来没有歇一歇、停一停的念头,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探求不止。1996年,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他坦言,“老一辈的科学家对事业依旧有追求,在科学面前的态度依旧严谨,(当时)我才60岁,怎能停止不前?”20多年后,当他再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他仍表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后责任重大”。正是这种坚韧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他“从国家大的层面去权衡考虑”并“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少想着其他的、计较其他的”。尽管已逾80高龄,但他仍然像“80后”一样奋战在国防科研、教学和生产的第一线,每年仍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工作在试验场地,真正做到了扎根祖国大地做学问、育英才,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学术高峰、一座精神丰碑。
以强军兴国为己任的南京理工大学已经走过了65年的辉煌历程,涌现出了以王泽山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大师,为国家强盛、国防强大做出了卓越贡献。成就令人鼓舞,蓝图催人奋进。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我们要大力学习和弘扬王泽山院士的忠诚担当精神,以更足的底气、更满的干劲来办好一流特色大学、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歌猛进、再铸辉煌。
勇攀高峰 攻坚超越
——王泽山院士的巍巍创新志
实至名归,是很多人得知王泽山院士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的第一反应。这位曾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有着“三冠王”美誉的院士,此次又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桂冠,真可谓完美。节节高的荣誉既是对他卓越成就的肯定,更是他在科技创新征途上不懈奋进、勇攀高峰、攻坚超越的见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早在哈军工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在训词中提出:“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经过多年积淀,南理工形成了“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其中的“创新”二字被阐释为“是批判、是创造、是成就进步的不竭源泉”,成为激励以王泽山为代表的南理工人勇立潮头、拓新求进的力量之源。
永远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是王泽山毕生的不懈追求。火炸药是决定现代身管武器威力和射程的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和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如果只是做跟跑者、追随者,结果只能是受制于人。王泽山多次说到:“必须得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国外没有达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占据世界的制高点。”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不断创新的精气神,敢于想别人不敢想、试别人不敢试,王泽山解决了诸多困扰世界各国的火炸药领域难题,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更要有毕生坚定创新、不懈奋进的执着和毅力,“创新应该是根深蒂固和贯彻始终的,容不得任何摇摆和轻浮”。20年前,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王泽山已年逾花甲,然而,他却没有任何喘口气、松把劲的念头,而是一如既往地在国防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坚持奋斗、顽强攻关、重点突破。
用“科学”指导科技创新,是王泽山成功的不二法门。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并非妙手偶得的神来之笔,而是必须在尊重规律、掌握方法和踏实研究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王泽山认为,创新的秘诀就是“用‘科学’指导科研工作”,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王泽山用“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的匠心精神来概括科学精神,认为人人都有掌握控制的范围,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规范控制行为,包括恰当地评估自己,确立专业、研究方向、选题等等。科学态度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求真、求实、求精的态度,这种态度逐渐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在每次试验前,他都要对方案的可靠性反复进行思考和检查。关于科学方法,王泽山在《科研中创新思维的三个维度》中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概括为“追求本质(求本)”的思考习惯和“为什么与怎么做”的创造性思考方式,即在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基础上找到核心,设法用几句话道出它的本质,并由此拓展、发散,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点上成果拓展为面上成果,才会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将成果应用于实践和转化,是王泽山取得的不世之功。王泽山不是书斋中的科学家,而是注重原理、技术与转化的三位一体,切实将科学研究扎根在祖国大地、深入到工厂车间的实践者。一年中王泽山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试验场、靶场度过的,从零下30度的严寒到40度的高温,“只有亲临现场指导实验,我才能放心”。基于“为什么与怎么做”的思考方式,王泽山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他常说:“搞科研,不能满足于获得了什么奖,申请几个专利,或发表几篇论文,应该想办法把项目转化为工业和生产”。为了对接企业需求,他走遍了全国的火炸药企业,不仅将科学技术推广于武器装备等军用领域,还应用于民用生产企业,在提升质量、改进工艺、增进安全和减少污染等方面作用明显,是我国火炸药行业里倡导和践行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典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科学有险阻,只要肯攀登”。王泽山以他60余年坚持不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21世纪重焕荣光。“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强军兴国为己任的南京理工大学将继续坚持“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发展定位,始终在科学研究中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增添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诲人不倦 立身育才
——王泽山院士的殷殷从教情
连日来,各种媒体和大小圈儿都被王泽山院士刷屏了。面对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无上荣誉,王院士依旧淡然、安静,像往常一样思考、研究、讨论、试验。大家也还是亲切地称呼他——“王老师”。
王泽山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摆在第一位,不单单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从1960年毕业留校至今,王泽山在教师岗位上已经耕耘了近60年,培养出了一大批国防科技和经济社会领域亟需的一流人才,其中博士生90余名,不少人已经成为中国火炸药学科、技术研究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累计出版著作15部,是我国火炸药领域的主体著作,广泛应用于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透过他的从教历程,我们看到了这位年逾八旬的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立德树人的师承印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则在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王泽山每次接受采访,都必谈在哈军工求学期间,老师对他的帮助和影响:肖学忠、赵子立、许哨子、谭自烈、曾石虞、陈伯萍……大到一门课程、小到一次答疑甚至是一句话,他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哈军工老师们重基础、广涉猎、严要求、逐前沿、爱学生的师风在年轻的王泽山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他日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乃至做人做事的标尺和准则,深厚的师生情谊也让王泽山倍感温暖。哈军工老师们为人处世的品格风骨和爱生如子的真挚情感,成为王泽山坚定从教的信念源泉,更是“立德树人”目标的一脉相承。
率先垂范的师道修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王泽山一辈子坚守“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为国家火炸药事业不懈奋斗、攻坚超越,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王泽山秉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师道修养,年逾八旬还长年坚持亲自野外试验、亲手调试设备、分析一手数据,既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求真、求实、求精的匠心呈现,更身体力行地教给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习惯。王泽山注重对学生责任感、进取心和诚信、包容胸怀的培养,他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从事科学的人,不是为私利而搞关系的人。”王泽山关心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疑虑,经常勉励学生“逆境是攀登过程中的常态,要有创新的责任感,发挥自己的专长去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因材施教的师教方法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名好老师的基本素质,也是王泽山在教学科研中孜孜以求的师教真谛。对广袤世界的求知探索和哈军工宽广深厚的基础教学和给王泽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奠定了他厚积薄发的根基。王泽山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提炼总结直接影响了他的授课效果,他追求本质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转化,常常让复杂、晦涩难懂的学术概念变成了方便记忆、应用的精辟总结和精炼概括。不照本宣科、不简单重复已经成熟定型的知识,而是第一时间讲授国际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成为听过王泽山讲课的人的最直接感受。在打牢学生专业基础与理论功底的同时,王泽山更注重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他善于发现年轻人身上的优点长处,特别是学术思维方面的新亮点,通过开放式的指导,启发学生充分思考、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找出科学答案。他给学生选定的课题往往是理论上尚需探索、技术上有待突破的前沿课题,有效地启蒙了学生们的科研思路、激发了科研热情。王泽山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研究视野,较早开始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力求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
甘为人梯的师爱奉献
教师是“仁者爱人”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之爱主要体现在对岗位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王泽山甘为人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成长发展搭桥铺路,为学生指导科技难题、事业发展和人生前景,“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王泽山慧眼识才,鼓励和提携年轻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教给学生,始终强调“一定要团结爱护、要支持他,让他超过自己”。王泽山淡泊名利,在荣誉和利益面前甘退其后,把成绩归于大家,经常将津贴、奖金拿来周济学生、同事甚至企业工人,本次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奖金,将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帮助年轻人。王泽山亲近学生,只要是学生邀请他的座谈、交流、论坛等活动,他都会安排好时间参加,丝毫没有架子……王泽山对学生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要给那些个年轻人,走路给他光亮,我们情愿做那个掌灯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王泽山60年来诲人不倦、立身育才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南京理工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按照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求,传承哈军工“一切为了学员”的育人理念,弘扬王泽山院士的价值追求、责任担当和崇高风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王泽山院士的拳拳为民心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鲜明价值导向,引领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前进方向。深耕火炸药领域六十余年,王泽山始终坚持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科研,在攻坚克难攀高峰的同时,不忘牢牢扎根中国大地,以科技研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为立足点,以科技创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价值追求。
身正为范,他节俭自律受人敬仰。1961年,王泽山在入党材料中这样写道,“为个人生活是渺小的”。 57年来,他始终恪守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过着极简的质朴生活。衣服穿着舒服、物品用着方便、饮食满足需求,这是王泽山追求简单生活的真实写照。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文件袋式的公文包,他现在依旧每天随身携带,里面永远装的是他日夜思考的相关学术问题和安排满满的行程表;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荒郊野外进行试验,他与大家同吃同住,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因为“只要是在工作,即使只是简单地吃个盒饭,也是一种幸福”;去往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和工厂出差,他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不要对方接送、招待,因为他觉得“人家都挺忙的,我来尽量不给他们找麻烦”;对于自己的家人,王泽山更是有着多年坚守的原则,他坚持不让家人过问和涉足他的工作,更不会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关系为他子女的升迁提供方便。
功成不居,他谦和低调为人称道。在2018年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泽山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时讲道:“成就来自于大家的拼搏奉献,荣誉属于所有敬业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事实上,王泽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他取得的成果和荣誉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属于梯队、学校、整个火炸药行业。面对外界“火药王”“三冠王”等称赞,王泽山却说:“有一些媒体报道,我自己都不看,因为我觉得脸红。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好好搞搞事情”,他还说:“到哪儿我也不愿意被人重视,有各种场合我能退到后面,我绝对退到后面”。作为火炸药行业的领军人物,王泽山从来不以行业权威自居。面对学生们有时天马行空的想法,他从不简单否定,而是和学生们一起耐心分析利弊;在方案制定和项目讨论中,他从来都是首先听完其他人的观点再发言,对于错误或欠妥的观点他也不会打断别人立刻反驳,而是以清晰的逻辑、客观的态度和翔实的数据进行解释说明。虽然工作时心无旁骛,但王泽山平时对身边人都透露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在酷暑天为在试验场的参试人员买矿泉水和水果等解渴,为接送自己的司机买几包香烟,和炮位工人或仓库工人聊聊家常……“平易近人”是身边人评价王泽山时极常用的一个词。
立业为民,他多予少取令人赞佩。王泽山始终秉持“科技研发为了人民”“科技成果服务人民”的理念,通过“多予少取”最大限度地促进科技成果的工业化生产,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与某企业开展退役火炸药再利用的项目合作时,如果只鉴定产品不鉴定工厂生产线,鉴定结果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评价。但是王泽山坚持要将产品连同生产线一起进行鉴定,他说:“我个人的荣誉不重要。只有成果真正投入生产,给企业带来效益了才是最重要的。”项目通过鉴定后,预期能为该企业节约至少30%的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他先后与多个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联合企业进行实体性研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合作单位多次主动提出每月按规定给他发放专家补贴,可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我现在生活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并不需要这些钱。”他反过来建议厂里,尽可能地将资金多投入到科研团队的建设、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的改善上面。在开展项目合作时,如果合作单位遇到经费紧张的情况,他也总会把经费向这些单位倾斜,因为对他来说“只要能够保证我们的工作正常开展就好”。
王泽山以实际行动回答了“科研创新是为了谁”和“要怎样进行科研创新”这两个关乎科研价值观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南理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凝军工匠心魂,树科技报国志,积淀形成了以“献身”为内核的南理工精神,它深深融入了以王泽山为代表的南理工人的血脉之中,深刻影响着南理工人的品格与言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理工人始终坚守使命、爱国奉献,矢志攻关超越、服务人民。我们要学习王泽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拳拳为民心,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切实通过科技创新,回答人民群众之急需,真正让有影响、用得上的科技创新成果造福百姓,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南理工实实在在的贡献。
新华日报发表苏言署名文章: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喜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在王泽山院士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格、崇高精神和奋斗姿态,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创新更高峰,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树立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科技创新时深刻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需要创造更多原始创新、产生更多转化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王泽山这样的“领跑者”。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研究方向。王泽山院士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执着耕耘于这个长期不为人知的冷门专业,最深沉的动力来自科技报国的初心。科技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定选题、做研究,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事业之中。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甘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以身相许”、心无旁骛,王泽山院士正是因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甘于寂寞,孜孜以求,才能够在冷门专业开启“火光四射”的精彩人生。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要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劲头,潜心治学,躬耕不辍,努力在科技创新的崎岖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登。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敢闯创新“无人区”,敢做前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事。“重复别人做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徒劳。”正是坚守这样的信条,王泽山院士让中国火炸药技术重回世界之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舍我其谁的志气,保持前沿探索的锐气,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力争在世界科技创新的竞技场上赢得更多金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的新时代。王泽山院士是一面旗帜,也是一座灯塔,必将影响、引领、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孜孜前行,再攀高峰。只要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能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会当凌绝顶”的自信、“滴水能穿石”的定力,把握创新趋势和规律,抢占创新“战略高地”,在江苏这片创新沃土上,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创新“领跑者”,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创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