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7日,2025年“农林院校法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南林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云南省法学会、西南林业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承办。会议围绕“新文科背景下农林教学体系改革”“新文科背景下实践课程改革”“AI赋能法学教育”“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法治化”等热点议题开展报告与研讨。我院法律系教师汪海燕、齐婉婉、于一帆应邀参加并作专题发言。
汪海燕老师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法治化理论与实践”分论坛作《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发言。汪老师首先介绍了南林法律系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法治化领域积累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分享了对于林地经营权理论内涵的思考。
齐婉婉老师以《AI赋能农林类高校法科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为题,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林类高校法科教育的特殊需求出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林类高校法科教育面临的挑战予以识别,进而提出AI赋能农林类高校法科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于一帆老师以《“新文科”背景下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转型与发展》为题,从“新文科”浪潮下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出发,着重探讨当前农林院校法科转型与发展的“生存思维与争先思维”“深耕特色与追求前沿”等主要矛盾,并提出当前农林法科应转向专精化的特色发展方向,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应适应交叉融合的网络智能时代。
本次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农林法治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展开,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双轮驱动,重点探讨农林类院校法学教育差异化发展路径。会议构建了集学术研讨、资源整合与战略协同于一体的多维交流机制,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生态文明制度完善与乡村法治化治理进程,具有显著的实践引领价值。